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你读懂了吗?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这篇书评,写给那些读过《被讨厌的勇气》,却仍感到困惑的人。
市面上已经有太多关于这本书的介绍。我们听腻了“哲人”和“青年”的对话,也厌倦了“课题分离”这个词被当作社交盾牌来随意使用。
很多人把这本书当作“鸡汤”。
但他们都搞错了。这不是鸡汤,这是烈酒。
要真正理解这本书为什么如此颠覆,甚至近乎残酷,你必须忘掉书里的对话。
我们今天不谈哲人,不谈青年。我们只谈那个站在他们身后、投下巨大阴影的真正主角——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 (Alfred Adler)。
这本书的每一个字,都在讲述阿德勒自己的故事。他说的每一句话,都是用被整个行业边缘化的真实代价换来的。
维也纳的决裂 (The Trauma)
故事必须从1902年的维也纳讲起。
那时的心理学界,只有一个神。他的名字叫,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 (Sigmund Freud)。
阿德勒,是弗洛伊德最早的核心追随者之一,是“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”的元老,是神“内圈”的人。
当时,弗洛伊德的“原因论”统治着一切。
“原因论”是什么?就是你今天所有的不幸——你的焦虑、你的懦弱、你的失败——都是由你的过去决定的。是你童年的创伤,尤其是性的创伤,造就了今天的你。
这是一种宿命论的枷锁。在弗洛伊德的框架里,你不是一个“人”,你是一个“病人”,一个被过去决定的可怜虫。
阿德勒无法忍受这个答案。
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观点:“心理创伤,根本不存在。”
(是的,这就是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里最惊人的那句话)
阿德勒说,决定我们的,绝不是过去的原因,而是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的。
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,不是因为童年受过霸凌(原因),而是因为他自己设定了“不想出门”这个(目的),所以才反过来“制造”出了脸红、发抖的症状。
这就是“目的论”——一把将你从过去的牢笼里拽出来的钥匙。
1911年,决裂到来了。
这不是和平分手。弗洛伊德视阿德勒为“疯子”、“异端”、“侏儒”。
他公开宣布:“任何追随阿D勒的人,都必须立刻离开我的学会。”
这是驱逐。这是流放。
阿德勒被逐出师门,从行业的核心被一脚踢到了边缘。
在那一刻,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,实践了自己未来的理论。
他选择了一条“被讨厌”的路。
被边缘化的反思 (The Insight)
决裂的代价是巨大的。
弗洛伊德的“原因论”统治了世界一百年。我们今天看的好莱坞电影、读的小说、所有的通俗心理学,全部建立在“童年创伤决定论”之上。
而阿德勒和他的“目的论”,被遗忘了近一个世纪。
他成了心理学界的“放射性泥浆”。
但正是这次决裂,让阿德勒彻底想清了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里最核心的原则——“课题分离” (Separation of Tasks)。
他意识到,试图获得弗洛伊德的承认,是活在别人的课题里。
而坚持自己的“目的论”,哪怕被整个行业讨厌,才是自己的课题。
引出那句金句:“你的人生,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存在的。”
阿德勒不是在咖啡馆里想出这句话的。
他是在被整个世界放逐的寒风中,用自己的前途换来这句话的。
重塑叙事 (The Rebirth)
被流放后,阿德勒花了一生打磨他的“个体心理学”。
他的“专长”,就是“人可以决定自己的意义”。
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杠杆:“自卑感” (Inferiority Complex)。
弗洛伊德说,你是“病人”,你被创伤决定了。
阿德勒说,不,你只是“自卑”。自卑不是坏事,它是你追求卓越的动力。
他把解释权,从高高在上的分析师手里,夺了回来,还给了每一个普通人。
当弗洛伊德用“过去”给他判了死刑时,阿德勒选择了“未来”和“目的”。
当整个行业不给他“许可”时,他转向了儿童教育和公共演讲。他选择了一个不需要权威许可的“长期游戏”——影响下一代。
长期主义与最终的勇气 (The Long Game)
阿德勒的思想,没有在他在世时“变现”。
但它在地下,静静地“复利”了一百年。
他从“维也纳的弃儿”,最终成为了现代积极心理学、人本主义,乃至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背后的“思想教父”。
生活中所有的回报,都来自复利。阿德勒的思想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那个终极问题。
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弗洛伊德的“原因论”?
因为,承认“过去决定现在”,是一个非常简单的“借口”。 这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瘫在地上,说:“我没办法,都是我父母的错,都是我童年的错。”
而阿德勒的“目的论”是残酷的。
它告诉你:“不,你过去的创伤根本不重要。你变成这样,是你自己选择的。”
它逼迫你**“现在就做出选择”**,并为这个选择负起全部责任。
这种选择需要什么?
它需要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“技能”。
这种技能,就叫做——“被讨厌的勇气”。
幸福不是一种状态,幸福就是不断选择这种勇气的过程。
总结
阿德勒用他一生的决裂和被边缘化,换来了几个核心原则:
- 目的论: 你的过去不重要,你赋予它什么目的才重要。
- 课题分离: 别管别人怎么想,那是他们的事。
- 共同体感觉: 你所有的价值,都在于你如何贡献他人。
- 勇气: 自由的唯一代价,就是被讨厌的勇气。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,不是什么温和的哲学对话。
这是阿德勒跨越一个世纪,递给你的一封“战书”。
现在,你准备好接受这份“勇气”了吗?
我是 chuck,一位热爱阅读、热爱 AI 的程序员。欢迎关注「鱼写三行」公众号,带你品读更多经典书籍~
Loading...